目前分類:啃書 (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從耳機傳來的意外驚豔

  第一次聽到YOASOBI並不是什麼特別有記憶點的場合。無奈、憤怒、歇斯底里與哀傷混雜在無數深呼吸之間的氛圍大概是約莫四年前某段日子的日常。那天大概也是在這種情緒包裹下,騎在每天固定回家的路上時,耳機中演算法隨機播放的曲目中突然就來了一段唱腔清新,曲風平靜卻又不失節奏感的樂聲。雖然歌詞大概只能聽懂個二、三成,但心頭還是莫名一緊,有種發散的心緒被緩慢收束的奇妙感受。因為當下還在騎車,所以無法馬上得知這是哪一首歌。到家後馬上點開播放紀錄。「YOASOBI—たぶん」,這就是我跟YOASOBI的第一次認識了。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概是繼駱以軍的《匡超人》以來最不好讀的一部作品,期間還因為課業關係導致沒太多時間好好嚼食這些文字(這個情況有很大機率會在接下來至少一年內持續),加上原來閱讀速度就很慢的我遇上這部腦洞大開的小說,最後的結果就是這短短三百多頁竟花了我將近半年才看完。

  會說這部小說腦洞大開,並非因為他在設定上是近未來的科幻故事。確實一開始會想買來看,是因為看到簡介裡說到「小說展演的是科技全面接管世界前的最後一抹人性微光」(by 黃崇凱)。這種Cyberpunk式的設定向來很對我的味,然而不出幾頁就會發現,科幻設定完全不是重點,腦洞大開的是知識、語言以及邏輯上的荒謬­……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被豢養而活,為自由而死,你會選哪一個?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惜毀滅所有一切也要完成的夢想,最後剩下的會是什麼?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觀的建構手法

  這裡是人類最後的天堂,沒有過去,只有新的未來。只要按照遊戲規則走,伊甸園將永不殞落。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談《桑青與桃紅》之前,有必要對其作者聶華苓女士的生平先做簡單的認識,而後才能真正嚼出這部經典之作的精妙。聶華苓生於1925年的中國大陸,經歷中日戰爭與國共內戰後來到臺灣,筆耕於白色恐怖時代下,最後輾轉到了美國愛荷華創辦國際寫作計畫,至今仍持續為世界文壇貢獻不懈。用聶女士自己在紀錄片《三生三世》中的兩句話便能鏗鏘又不失底蘊地總結其生命軌跡: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起對共產主義的批判小說,George Orwell絕對是二十世紀以來最著名的作家,包含《動物農莊》與《一九八四》都是即便非人文領域者也有所聽聞的經典之作。身為1940年代的筆耕者,Orwell親眼見證了蘇聯極權共產主義的興盛,卻也在資本主義發源地的英國體驗了戰亂中普羅階級的困頓掙扎。因此雖然作品中充滿對共產主義的尖銳批判,但Orwell本人並非保守自由主義者,而是具有改革意識的社會民主主義者(Social Democrats)。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的方法論

  很多人(包含我自己)在評論文學作品時,大多在不知覺中將閱讀心得呈現為一種純然詮釋內心體驗的記述。然而如何品味一部好的小說,卻不是雜亂無章的自由解釋,文學其實如同科學一般,同樣能有也應有一套系統性的梳理脈絡。用社會科學的術語來說,評論文學也應有一套足以達到「信度」與「效度」的測量方法,不同處在於這套方法比起社會科學已形成各有擁護的眾學派,其更可容忍個體差異。(若以這個角度而言,文學實際上與科學也沒有明顯的分野了)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吸血鬼、狼人到九尾妖狐甚至愛爾蘭矮妖精(Leprechaun),在西方影視或日本動漫的影響下,這些妖怪早已用各種形式被當代的人們記住,漸漸地從古老的傳說蛻變出截然不同於傳統的角色性格。他們或許是能與人類談戀愛的美男子;是被封印在主角體內的強大靈魂;又或是穿著吊帶的紅髮醉漢,這些曾經的傳說並未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在人類眼界中,反而被賦予新的角色性格而更受人們喜愛。

  回頭看看臺灣乃至整個華人文化生活圈,妖怪似乎在現代化的巨輪輾壓下被驅趕殆盡。相比於西方傳奇生物,屬於我們的妖怪傳說幾乎早就被人們遺忘,在我們的社會脈絡中不再有這些妖異傳說存在的空間。對比那些早就成為流行文化元素的西方妖怪,虎姑婆、紅衣小女孩等本地妖怪的消失顯得令人唏噓。這部《唯妖論》雖篇幅簡短,內容也相對淺薄,卻是大眾文學裡少數針對台灣妖怪有所關懷的作品,透過其中對傳說與史料的梳理,似乎我們也能看出在這個不同文化交匯的島嶼上,歷史來去的眼界變遷。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為一部1968年的科幻作品,縱使知道《銀翼殺手》的故事概念在當時實具有其創新突破之處,在這cyberpunk、仿生人(Android)題材早已充斥各種媒體形式的時代裡,《銀翼殺手》確實難以在背景與場景設定上帶給當代人耳目一新之感。但這並不撼動《銀》被視為科幻小說史上標竿的地位,即使在人機互動倫理討論如此興盛的時代裡,這部作品仍能以它諷刺、戲謔甚至黑色幽默的敘寫,帶給我們另一種思考視野。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零一五年五月二十四日,同志們的違憲紀念日;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我們看見人性的缺陷與無知;二零一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儘管不夠閃耀,但虹光總算綻發。台灣的同志族群長久以來被有意無意地忽略,宗教、社會結構、主流文化總用集體主義式的狹隘觀點合理化不平等。久而久之,不平等內化成結構,無知則釀成了歧視。高喊著階級平等的同樣一群人,行使著自以為是的正義在建構另一種文化霸權,看來可笑又可悲,卻真實。

  唐墨的《違憲紀念日》用淡然的筆調描寫了男同志最私密,也最坦誠相見的內心視野。但仔細讀來卻會發現,將同志抽換成異性戀或任何一種這社會認為「正常」的角色,這部散文集便透露著張愛玲式看似冷淡實則辛辣的批判文風,與它是否是一部同志文學沒有關係。在看似輕淡的語調中,是同志的驕傲與對世界的沉重控訴。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不是下一個MJ,他是Kobe Bryant

  KB24 vs MJ23,這是一個NBA球迷間永遠也不會停止辯論的命題,包含後來的Lebron James,似乎聯盟任何一個時代的第一人都免不了要被拿來與「籃球之神」做一番比較。然而,無論在KobeLebron球迷眼中,這種命題根本無關緊要也無意義,對我們來說,真正的神是由自己定義的。沒有一個偉大球員需要勝過另一個偉大球員。在我們心中,只要是經過感官驗證,那麼一個球員就能夠成為最高的信仰。就像我在Kobe甫退休之際的那篇文所說,我沒有經歷過Michael Jordan的時代,對我來說真正的籃球之神叫Kobe Bryant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主義的終極交匯

  自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來,哲學家們無不努力在尋求何謂完美的政治社群,這種追求烏托邦的思想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在仍隱隱然潛伏於人們心中。除了柏拉圖的《理想國》與Thomas More的《烏托邦》,其實廣義的烏托邦思想一直以來都存在於所有意識形態中,差別僅在於成分多寡與隱現程度不同而已。無論是自由主義追求人人皆自由的平等,或是社會主義追求的社群、博愛,其思維的最終極目標皆在獲取一個一般性的原則,使人們得以追求終極幸福的政治社群。現在我們當然不會同意實證主義學派的狹隘歸納主義,但或許超乎想像的是,對於規範性價值的追求竟從來就沒有在任何意識形態或科學方法中缺席過。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多少錯過,都只是因為一時無以名狀的倔強?

  因為母親過世而將自己封閉的單親媽媽,因為父親老年癡呆才終於釋懷的獨臂青年,因為得不到父母關懷而流連的女學生,因為自責而陷入苦惱的高中生…….,深夜亮起的淡黃招牌下,聚集了找不到愛、除不去恨、找不到家或生活意義的人們。每個人都在這裡一點點舔舐傷口,修補生命,找回自己曾失去的一切,找回繼續往前走的力氣。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生命的新定義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腦ENIAC誕生,每秒僅能進行5000次運算(iphone6為每秒250億次),佔地有一整個房間大且重達數十噸,但已經對當時的軍事科技有了飛躍性的貢獻。六十一年後,Steve Jobs帶來初代iphone,正式開啟智慧世代,下至手腕上的錶,上至美國總統手裡的核彈發射按鈕,人類的生活如今已經完全無法離開電腦與網際網路(連你現在盯著看的東西都是一堆電子訊號的輸出)。還記得當年手上握著SEGA MEGADRIVE手把,畫面上的僅僅是16位元組成的點陣圖,連存檔功能都沒有,二十年不到,如今手上握著的PS4Switch不但畫面直逼真實電影,透過網際網路更是讓全球玩家都齊聚在虛擬世界狩獵、駁火。若把電腦比喻為生物的話,這絕對是地球歷史以來進化得最快速的物種。然而,也因為這樣的進化速度開啟了人類對電腦未來的無際想像,Cyberpunk也成了二十世紀中期後新興的小說題材。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世界開始崩壞,你選擇成為魔王還是英雄?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以為是的正義,比赤裸的暴力更令人心碎。當簡單的信仰或教條被扭曲,秩序將只是壓迫更殘暴的另一種形式。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同,似乎一直是生在臺灣的我們怎麼也避不開的課題之一。從這片土地躍上歷史記載的那一刻起,立足於臺灣的每一個人、族群都一直在時代的洪流中尋找自我的定位。有時以為找到歸屬,卻總是在某個歷史時刻被切割;有時好像找到新的道路,卻又發現身上總有些斬也斬不斷的絆索纏繞。圍繞著尋覓認同這個主題,有太多可以訴說的情感、故事與聯想,《原爆001》就是這樣一部以科幻為包裝,以認同為核心的奇特小說。

  故事自二戰末期起橫跨60多年,描述二戰末期的日本與德國納粹合作開發生化武器─毒蜂人,並意圖藉此對美國施以核武攻擊,卻在一次意外中使得毒蜂人被封印。直到六十多年後封印被打開,一場牽動美、日、臺的戰爭即將再度引爆。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巫與吸血鬼相愛,本能與情感的拉扯……,自從「暮光之城」帶起的吸血鬼戀愛旋風以來,把吸血鬼或一個不同於人類的強大種族塑造成外型亮麗又多金的角色定位,並且與另一個較弱小的種族談起羅曼史,理智與本能的衝動,描寫在愛與殺戮之間的心理掙扎等等,似乎這樣的劇情架構已經逐漸變成一種Old Fashion,縱使加入更多魔法、奇幻元素,也逃不開這種模式化言情小說帶來的乏味。魔法覺醒也是一本依循著如此路徑的小說,站在奇幻與言情的交界,在近年大量類似架構的小說中幾乎沒有太多亮點。但這樣一本第一眼看來商業價值不高的小說竟能被翻拍成影視作品並站上通路暢銷榜,是什麼讓它脫穎自眾多「暮光式吸血鬼」小說?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為小說課,看似一本用來教讀者如何寫作的書,實際上卻是一本「讀小說的小說」。

  早在真的開始投入寫作之前,某個因緣際會下被高中恩師塞了一本《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秘密》,當時別說沒有寫作習慣,連閱讀習慣都根本還沒養成。那時的我看的書少,更精確地說,是沒那麼愛看書。記得除了幾本有劇情的青少年讀物和拿來「裝逼」用的經典文學以外,要我真的用心地把一本書細細品嘗完可真謂一個難字。但在某個無聊的晚上,拿起那本《小說課》,竟然就這樣一篇篇不可自拔的讀了下去,短短兩天內就見到封底還意猶未盡。這種事對現在的我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那時的我而言還真是罕見行為。

文章標籤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