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動物的差異,就在於動物沒有過去的負擔,也不知道未來的可怕。─尼采。

  可是當人類被過去所纏繞,又被未來的恐懼所侵蝕時,人性卻又顯得和動物的野性沒什麼分別。

  優秀的推理小說,除了在推理橋段的設計精密之外,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兇手犯罪動機下的深層涵義。小說之所以扣人心弦,在於其帶出不同於現實世界的無限想像,現實世界中人性慾望的赤裸暴露早已讓人麻木,而小說世界裡那看似不可能的鋪陳卻反而將讀者的心緒帶離這個無聊的現實世界。於是,經過巧妙詮釋的犯罪動機,即使再怎麼令人匪夷,也總能讓讀者產生共鳴,也成為優秀推理小說的核心要素之一。

  《人間動物園》敘述的是典型的綁架推理劇情,綁匪─人質─警方,三者之間串起整個故事的主軸。真相其實早就讓人能略知一二,但連城三紀彥不可思議的寫作功力卻讓人即使看見了輪廓,也完全無法再往前進一步去探究真相,直到最後一刻,仍然會讓人發出驚嘆。三重陷阱的設置本就不常見,而要將這種情節應用的好更是不容易,連城足以擊敗東野圭吾確實非浪得虛名。只是在場景和人物的轉換上,有時令人感到混亂,必須仔細在文字中推敲才能理清頭緒。也許這就是作者的風格,帶出更多的迷惑效果。

  人與動物是否真有差別?相信這個問題時常浮現於許多人的心中,有些時候我們認為人擁有智慧、感情、仁義等野獸所不具備的特質,因此人異於動物。但有些時候,人類的行為卻也不禁讓人懷疑,人類不過是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動物行為罷了,其本質與動物無異。

  人性驅動下的現實世界,握有權力和金錢的人就像站在食物鏈上層的掠食者,對其腳下的弱者們進行各種巧取豪奪,一無所有的人們就像狗、貓等寵物,只能讓人豢養在體制與規範構築的牢籠中,依賴著上位者施予的餌料生存。還有些人像蝙蝠一樣,藉著本能所發出的超音波感測到危機,卻又無奈軀體的弱小及薄翼的脆弱,最終只能掙扎於黑暗中,無法逃離,更無法對抗強大的敵人,至多只能叮咬牠們的皮膚,使其流出鮮血。對蝙蝠來說,即使無法殺死敵人,但流出的鮮血已能證明弱小動物的反抗和決意。

  人性,到底是個對人與動物做出分野的名詞,或只是單純定義「人」這種動物性格的字彙?人們常覺得那些站在上位令人畏懼的人們,是泯滅了人性的可怕野獸,靠著無情吞食弱者們的血肉而令自己強大。但誰說他們不是更坦率的擁抱了所謂的人性而已?比起被道德、仁義這種他人打造的枷鎖所束縛,藉由自欺欺人的自我期許來抗拒內心本性的人們,這些「掠奪者」或許只不過是選擇了更貼近本性的方式而活,試圖證明人和動物並沒有分別。人用了所謂的文明包裝了天生的自然行為,但其本質沒有不同。

  可是另一面,有些人卻對人性做了不同的實踐。為了心中所認定的正義,他們與掠奪者們對抗,試圖靠著弱小的爪子和牙齒在敵人的皮膚上畫出傷痕。最後的結果,他們以犧牲換來新的生命,在另一個層次的認知中重生。小說裡的蝙蝠代表了為自我的正義對抗強權的弱小動物們,最終他收起燃燒的翅膀自高空墜下,卻也因此飛向每個人的心中。是什麼驅使他這麼做?是人性,不同於動物的人性。

  人類太過自大,以為自己能成為神,支配其他動物。卻沒意識到人也是動物,也只是同樣生存在地球上,靠著汲取他人養分而生存的生物罷了。但有些不同的是,在這些動物中,有部分個體能謙卑面對自身的渺小,並努力用自己的方式逃出豢養。所謂的人性在他們的實踐下,到底算是不同於獸性的不同特質,抑或只是不願承認自己是動物的掙扎表現呢?身為人,身為動物,我寫下問號。

1361716012-1711013423.jpg

這裡不是你想像的人間,這裡其實是一座動物園......

arrow
arrow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