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明朝歷史有興趣的人,必定會聽過這本書,而要歸類這本書為歷史著作,似乎又有些不太精確。只要細細翻閱,不出幾頁就能發現,這本引用資料不輸學術論文的歷史書竟也能有小說般的高潮迭起。作者一邊述說歷史,一邊做出評議,這樣邊述邊議的筆法為讀者帶來一種震撼,超乎一般人對歷史著述的想像。

  萬曆十五年,西元1587年,在整個明朝歷史中似乎不是什麼重要的時間點,但作者對這看似無關緊要的一年做了多方面、多層次的觀察,用獨特且極具科學化的理論剖析那年的大明王朝,讓世人得以用另一角度了解明朝的覆滅並不僅僅像課本上所寫的,官員貪腐、皇帝無能那麼簡單而已。

  後世對萬曆皇帝的記載大多不離幾個負面敘述─無能、昏庸、怠政等等。然而,要說明朝的敗亡始於萬曆卻不是那麼公允。明朝的亡,不能歸咎於一人身上,而是整個政治體系與思想文化的僵固和腐敗所致。明朝末期,皇帝的權威在整個文官體系的長期運作之下,早已只是如同牌位一樣的存在,僅僅被萬人所供奉,卻不能對現實做出任何重大影響。

 

自主性的缺失

 

  提到萬曆年間的歷史,幾乎不能忽略一個人的存在,那便是萬曆首輔─張居正。他的存在象徵了明朝文官政治的巨大影響力,而他的死也無疑將萬曆皇帝推向被後世定位為亡國罪人的結局。張居正在其時,可說是整個大明王朝的模範官員代表,他不僅在行為上完全符合禮法中為人臣子的一切規範,也毫無苟且的恪遵了本朝自太祖皇帝以來的勤儉精神。面對皇帝陛下,張居正並沒有為人臣的唯唯諾諾,反而以帝王之師的姿態面對天子,教導其培養出古代聖典中所有明君該有的品格特質與行事態度。明神宗朱翊鈞,亦即萬曆皇帝從小在張居正的嚴格教育下成長,自然也養成了對每件皇帝該做的功課都戰戰兢兢,謹慎面對的態度。在張居正擔任首輔的幾年裡,萬曆皇帝就像跟隨他的老師一樣,不敢對自古受人景仰的君王都遵守的禮法體制有任何倦怠,即便是辛苦繁瑣的例行公事也不見絲毫怠惰。可以說開國至此時已兩百多年,早已展現衰弱疲態的王國又重新見到興起的曙光。不像他的父祖輩,萬曆對皇帝的身分和工作可說是極度小心謹慎的看待,他也確實打自內心想成為一位令人稱讚的明君。

  然而萬曆或許不明白自己在皇帝這個位子上並沒有自主權,皇帝在這個時代早已是文官集團手下的魁儡,而他對所處位子的恪遵謹守僅只是出自對老師的尊敬,或者說畏懼。而並非出自想成為聖君的榮譽感。在張居正的教導下,萬曆並沒有養成自己的獨立人格,他沒有能力對環境和周遭的人做出具有建設性的分析,更不用說看清這個帝國僵固扭曲的政治文化。張居正死後,反對他的眾多官員們崛起,他們向萬曆展現張居正不為皇上所見的另一面。看似謹守分際,克勤克儉的張居正,實際上卻是驕傲自滿,貪污舞弊。在反張派的清算下,張居正被指出利用權勢和對皇帝的掌控,在一面打擊反對派並鞏固權力的同時,也累積了驚人的財富。這顛覆長久以來印象的衝擊性景象,無論是否出自反對派的操弄,都在萬曆的心中造成了強烈的震撼,無奈他並沒有足夠的智慧和決斷力對事實做出分辨,只能任由政治角力的浪潮將他沖落,跟著反對派打擊那個他曾經尊敬的老師。

  長期以來的壓抑不只使萬曆不能養成自己的獨立人格,更讓他對身邊的人失去興趣,也包括他的皇后。即使如此,萬曆並非從來沒有過真正愛一個人的衝動,但也正是因為這僅有一次的衝動,讓他從此離他曾經所追求的明君之道越來越遠,並將帝國帶到滅亡的道路上。出於對鄭貴妃的寵愛,萬曆一直想立鄭貴妃的兒子常洵為帝國的繼承人,由此引發了明神宗時代的著名歷史事件─國本之爭。對於立儲一事的堅持,萬曆展現了他難得的強硬態度,與擁立皇后之子常洛的群臣做出對抗,甚至不惜設法對同為親骨肉的常洛下殺手。這是萬曆皇帝生命中第一次真正憑著自己的意志所做的行動,然而就如同歷史所記載的,萬曆在這次的爭鬥中落敗了,自此他再也沒有機會建立起自己的獨立人格,也失去勵精圖治的雄心壯志。萬曆從此才終於明白,他的父祖輩之所以選擇躲入深宮,是因為早已看清無法對抗文官集團和帝國僵固禮法的現實。最終他選擇跟隨他的祖先們,專心追隨自己精神上的快樂。也許自此之後萬曆的「無為之治」正是他對文官集團做出的報復。

 

陰與陽的調和失敗

 

  陰,是官員生而為人不可免的私慾;陽,則是作為官員必須展現在外的高尚道德情操。明朝年間的官員們,表面上依著古法經典的禮儀行事,卻總在暗地中尋求滿足私慾的管道,從貪瀆到為求身後功名而不惜犧牲性命的沽名之舉每天都在明朝歷史中上演著,若想在這樣的文化中生存,在文官集團陰與陽之間取得平衡的立足點是必要之道。張居正的政策是對衰老王朝注入的一劑強心針,屏除對個人道德上的批判,我們仍然必須對張居正做出正面評價,但張居正對自我的過度自信使他忽略了政治場域中的陰陽調和之道,憑藉自我的一往直前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繼任的申時行很清楚的看見了張居正失敗帶來的教訓,因此他很快地掌握了調和陰陽的精妙,最終安然的在這樣的政治體系下退場,即便名氣不如他人,但他才是真正存活的勝利者。

 

  海瑞、戚繼光、李贄等人則是在這場陰陽調和過程中落敗的一方。著名京劇「海瑞罷官」中的主角海瑞算得上是一位模範官僚。他完整的承襲了明太祖所傳承下的簡樸精神,並將這種精神實踐在他的做人處世裡,但也正因為極「陽」的行事作風牴觸了大環境中的「陰」,讓海瑞在被視為英雄的當下也成了其他人的首要攻擊目標,最終海瑞去世之時,在他人心中留下的不是對一代清官殞落的感慨,反而是鬆了一口氣的心安。歷史名將戚繼光雖為一介武官,卻在軍事上展現了不輸文官的高深智慧,不僅如此,戚繼光肯定也具有相當高明的政治頭腦,否則縱然他在軍事上有多少成就,也不可能一路官途順遂。然而作為武官所展現的創新打破了文官集團一直以來固守的利益平衡,最後注定了戚繼光在孤獨中死去的悲慘命運。李贄的哲學打破了宋代以來文人所堅信的儒家價值,他知道千百年前推動國家進步的儒學如今已經成了監禁國家的牢籠,可不幸的是李贄並沒有真正找出新的思想出口,徒留下言論與行為的自相矛盾,並在為他衝撞國家社會信仰的言行中被捕入獄,而後又在自己的悲觀中自刎。

  被視為明朝歷史上最離經叛道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後照曾經對僵硬的國家法律和社會思想做出挑戰,最後失敗收場,反而留給後人荒謬的印象。作為天子的權威依然如是,長期僵化的思想原則及體制又怎是幾個人能改變的?當每個人的行動只能被虛無又腐化的原則所限制,法律只能隨之失去創造性,皇帝乃至於整個國家也只能為龐大的、被停滯思想豢養的文官集團所操弄。即便思想宗旨善良,若沒有技術上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就注定搭上敗亡的列車。《萬曆十五年》是一部歷史專論,也是一部記錄停滯的歷史小說,如同它的原著英文版書名─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image_book.jpg

我們的故事只好在這裏作悲劇性的結束,萬曆丁亥年的年鑑,是為歷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

arrow
arrow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