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對共產主義的批判小說,George Orwell絕對是二十世紀以來最著名的作家,包含《動物農莊》與《一九八四》都是即便非人文領域者也有所聽聞的經典之作。身為1940年代的筆耕者,Orwell親眼見證了蘇聯極權共產主義的興盛,卻也在資本主義發源地的英國體驗了戰亂中普羅階級的困頓掙扎。因此雖然作品中充滿對共產主義的尖銳批判,但Orwell本人並非保守自由主義者,而是具有改革意識的社會民主主義者(Social Democrats)。

 

  相對於諷刺寓言性質的《動物農莊》,《一九八四》對共產極權社會的批判顯得毫不隱晦,透過筆下角色歐布萊恩(O'Brien)之口,Orwell用近乎政治宣講的筆調闡述了他眼中史達林治下的蘇聯。然而對年輕的讀者來說,冷戰、美蘇對抗等時代氛圍離我們早已遙遠,各家對《一九八四》的解析也已經是十分豐富,此時再做這些元素象徵分析大概只會生出老調重彈的乏味。但《一九八四》之所以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且至今不朽,絕不單因為其描述當時社會之深刻,更重要的是此書描繪的荒謬世界到了近八十年後的現代非但沒有消失,反而越加真實。時至今日,《一九八四》仍是學者們研究極權主義時愛引用的範例,Orwell的名字更引伸出了「歐威爾式」(Orwellian)及「歐威爾主義」(Orwellism)這樣的專有名詞,足見此作在學界地位之重。

 

何謂極權主義?

  許多人常將「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與「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混為一談。確實以民主程度或自由程度的二分式界定來看,這兩種體制都屬「非民主」或「非自由」。但以二十世紀後崛起的蘇聯式政體來看,威權主義與極權主義應被更清楚地區分開來。

  根據學者Friedrich Brzezinski的定義,極權主義的要件包含:

1.無所不包的意識形態

2.單一政黨

3.祕密警察與恐怖統治

4.武器壟斷

5.經濟控制

6.媒體與通訊壟斷

與威權主義相比,極權主義要更加積極且具有侵略性。威權主義僅要求統治權不受挑戰,而極權主義更追求灌輸特定意識形態,讓人民打從內心地認同、愛戴、歌頌統治權威。

  在《一九八四》的第三部分,主角溫斯頓(Winston)被共黨黨員歐布萊恩逮捕並送入矯正機關進行洗腦。透過「2+2=5」、「無知即力量」等標語做為官方意識形態的象徵,溫斯頓在故事的最後徹底將這些思想鐫刻於腦中。一開始的溫斯頓會躲進家中「老大哥」監視不到的角落寫下對黨的懷疑、批評,Orwell以這樣的描寫表露出他對人天性追求自由的預設信念,但在故事最後,天生追求自由的人也終究接受了權威的思想。(以歐布萊恩的說法來看,稱「接受」並不精準,因為原先存在的意識已被徹底消除,沒有預設即沒有「接受」)

  極權主義的六大要件可以從這部小說中被完整揀取出來,對黨忠誠的思想不僅僅是被強制改造出來的,更透過歷史編纂、媒體宣傳使之成為人類與生俱來的內化思想。故事中最印象深刻的思想監控手段要屬實踐了「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這句話的監控螢幕。在Orwell寫作的年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監控還只是寫在未來小說的情節,如今卻成為人類歷經的真實。

 

數位科技與Orwellian World

  極權主義之所以在二十世紀之後才得以系統性地全面實踐,其原因在於要做到無所不在的監控,必須倚賴科技的力量。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雖然因為民主化的浪潮使得威權國家逐漸成為少數,但極權主義並未消失,反而在某些地方得到進化。

  國際知名的民主化研究期刊《Journal of Democracy》於2019年刊出一期名為《The Road to Digital Unfreedom》的系列文章,探討在現代網路科技的發展下,政府如何利用數位科技、社群媒體與大數據資料侵害公民的自由權利。在知名學者Larry Diamond的引文中便提到” Orwellian World “已然到來。另一篇文章則探討了說到數位威權(Digital Authoritarianism)不可不提的國家─中國的數位威權實踐。在民族主義搭配言論審查、網路長城的多年控制下,中國人民早已被豢養出內化於日常的自我審查,更甚者則有積極捍衛政府思想,將一切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批為異端與暴亂。在實施了集中營與全面的臉部辨識監控系統後,《一九八四》的世界觀可說在數位科技的幫助下,在中國被完美地打造出來了。

  1990年代以後,原以為隨著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世界真能走進Francis Fukuyaman所說的「歷史的終結」,就算對中國,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也有一批學者認為隨著國際經濟文化的交流與領導階層的更替,中國也必將迎來民主化的一天。卻不知在傳播科技的迅速進展下,一切的威權思想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成為全新型態的極權形式,Diamond稱此為「後現代極權」(The Postmodern Totalitarian)。

  數位科技所助長的反自由行為不只發生在威權國家,也在民主國家裡猖狂蔓延。結合選舉制度與選民心理,假新聞藉由社群媒體使反自由思想深入公民的腦中,並藉由他們手上的選票改變權力體系。雖然不至於像《一九八四》的極權體系那樣全面,但社群媒體帶來錯誤資訊的爆炸,仍然達到了書中「真理部」(The Ministry of Truth)竄改歷史的功能,使民眾打從內心相信當權者希望人民相信的。最令人感到恐懼的,是被學者Ronald. J. Deibert稱為”The Painful Truth”的機制,那便是社群媒體所有侵害自由的行為竟都來自使用者的「同意」。沒有人逼迫我們接受這些行為,但當人們的生活越發離不開網路生活時,無形中便已授權科技公司與政府侵害我們的自由權。Orwellian World於焉在全球範圍下走向具現,甚至可能超越了Orwell本人所能預想的。

 

我們如何逃離老大哥?

   《一九八四》與《美麗新世界》同樣被譽為二十世紀最經典反烏托邦小說,前者代表極左思想,後者則為極右思想,兩種極端相異的形式卻同樣對故事中的世界完成「宰制」。有趣的是,兩本書的作者大概沒有想到,在他們身後的世界,這兩種宰制方式竟然能同時實現,甚至毫不衝突。

  Orwell在故事的結局給了我們一個十分淒涼的景象,包含Diamond等一部分民主化學者也對反自由思想的蔓延感到悲觀,似乎老大哥存在的世界是人類難以避免的未來,但我們真的只能束手?

  對生在當代臺灣的人們來說,我們幸運的地方在於,歐威爾式的世界或許存在,但尚未取代我們的生活。民主自由下的多元主義、法治、選舉制度仍然是抵擋威權的不二途徑。透過對不同聲音的思辨、制定保障公民權利的法律以及維持健康的民主選舉機制,老大哥雖然在角落蠢動,卻不致滲透進每個縫隙。更重要的防衛機制則是堅定對民主自由的信仰與理性思考的能力,對政府持續保持監督與批判,這麼一來《一九八四》的世界雖然恐怖,卻也只能永遠存在於小說中。

1443607765-3868061658_wn.jpg

誰控制了現在,就控制了過去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涼意 的頭像
    涼意

    吸血鬼的晴空

    涼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