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推理小說之所以精彩,大多都在於推理過程的精妙,但這種精彩是建立在現實的合理範圍之上(即使實現的機率非常小),而伊坂的這部作品卻讓我見到推理小說的另一境界,僅僅將之定位為推理小說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狹隘了。跳脫推理小說的框架,在現實的場景裡加入奇幻風格的設定,幻想的程度卻又恰到好處地不會干擾到故事的進行,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六個短篇故事的最後,都讓人感受到一股真真切切的溫暖湧上心頭。
死神千葉的工作,是在一星期的時間內觀察特定人類,並判定此人必須死亡或是繼續生存下去。他冷漠,甚至有些常識不足,唯一的喜好就是對音樂的瘋狂喜愛。雖然千葉不喜歡也沒興趣干涉觀察對象的生活,但為了得到更多足以判定生死的情報,他總會或多或少走入人類的日常當中。雖然千葉大多時候都對人類世界的事物沒什麼興趣,卻還是會對某些事物產生好奇,這種好奇是完全純粹,如同孩子般的情感,也因為這種好奇,使得他無法完全讓自己成為觀察者。從這個角度來看,千葉確實具備了「神」的特質,即使這個神是死神。不過作者適當的畫下界限,藉由死神的任務和特性設定,使得千葉不會因為死神的身分而對故事造成影響,讓幻想的元素與寫實題材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卻又不會相互干擾。
死神給人的形象經常是帶來死亡的恐怖化身,但在這部作品中,死亡完全不會給人帶來可怕的感受,透過千葉的眼,我看見的死亡竟然是種溫柔,就像秋天下午輕撫天空的毛毛細雨,冰涼卻淡雅。六個短篇故事都一樣,每當來到結局,死亡早已不再是讀者所關心的,每個結局帶給人的都是一種感動,無論這種感動來自於書中人物經歷的愛情、友情還是親情。有時候會覺得,這樣的人,這樣的遭遇,千葉應該不會做出「認可」(死亡OK)的判定吧?但是死神仍然都做出了認可的判定,唯一「放行」的例外還只是來自千葉自己對音樂的狂熱,而非什麼感動人心的原因。或許這是一種冷血,但也正因為這樣,故事在讀者心中激起的漣漪才更加深刻與持久。帶有苦澀的感動反而更能觸動人心。
雖然《死神的精確度》不該只被定義為推理小說,但若只就推理小說的角度來看,這也確實是部優秀的作品。甚至在看完之後,我有種「比起東野圭吾,也許我更愛伊坂幸太郎」的感覺。一樣有解謎的過程,一樣有完全出乎人意料的推理和真相,但卻多了一種從故事角色身上向外看的視野。結果是什麼並不是讓人急於尋找的答案,每篇故事的主角所經歷的種種才是最讓人享受的。當然,每段故事都還是有令人猜不透的情節,最後也都有個令人完全意料不到的真相。這是優秀的推理小說不可缺少的原則。更令人驚豔的是,看似相互獨立的幾段故事竟然是相互連結的,在最後一篇《死神VS.老婆婆》的故事中更是一口氣串連起三個短篇。雖然這些相互重疊的情節並不影響每個短篇的獨立性,但為讀者所帶來的衝擊卻讓整個感動的程度又提升了一個檔次。要我做一個大膽的評論,我認為書名的「精確度」不僅僅是象徵死神判定生死的尺度,更在伊坂出色的寫作手法下成了一種精確定義「推理─奇幻小說」與「短篇─長篇小說」的暗示。換句話說,「精確度」不只是死神判定生死的挑戰,也是伊坂自己對突破小說框架的挑戰。
最後一篇故事,出任務總是下雨,從不曾見過晴空的千葉竟然在新田老婆婆的帶領下看見藍天。或許在無盡的時間中,看過無數的人生和生命的逝去後,千葉冷漠的旁觀態度也終於有了些轉變。再厚的烏雲總有退去的一天,陽光終究會在雨後露臉,也許千葉的心也感受到生命帶來的感動而變得不再那麼出世,而天氣也就隨著他的心境轉變跟著放晴了。人總難逃一死,但回憶卻會永遠留存心中,用歲月體驗過各種人生滋味的老婆婆和永遠不死而無法擁有回憶的死神形成強烈對比,讓死亡和死神顯得不再令人畏懼,因為有了值得珍惜的回憶,生命是不是到了盡似乎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今天,他又來到人間執行死亡任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