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純粹的吸血鬼
人類漫長的文學史裡,吸血鬼的形象到了現代已經被賦予一種既浪漫又美麗的塑造,俊美、憂鬱、或邪魅或狂野,吸血鬼在現代人眼中早已變成一種與龍、魔法,甚至未來機器人一樣的奇幻存在,逐漸忘記了吸血鬼傳說最原始的特徵─源自對血的渴望而生的殺戮。
最純粹的吸血鬼
人類漫長的文學史裡,吸血鬼的形象到了現代已經被賦予一種既浪漫又美麗的塑造,俊美、憂鬱、或邪魅或狂野,吸血鬼在現代人眼中早已變成一種與龍、魔法,甚至未來機器人一樣的奇幻存在,逐漸忘記了吸血鬼傳說最原始的特徵─源自對血的渴望而生的殺戮。
我們所痛苦掙扎的一切,是現實推動的自然反應,又或只是超然視野下某個平面裡的簡單演繹?
打從進入《匡超人》的前幾章開始,立刻就能發現駱以軍筆法中的獨特之處,那就是如同新詩一般破壞文法結構,卻深切勾勒出一種氛圍或美感的敘事手法。一個對舊家場景的描寫、一個飯局上的人物簡介,或僅僅只是一個辦公桌物品排列的說明,駱以軍都能以許多細微到甚至多餘的字句極盡延伸每一處細節。似乎在其中出現的每一個物品都能拉出一條具有獨立故事的支線,以致於整部小說讀來有種不斷在迷宮中繞行的窒礙感。不得不說這是我這幾年認真閱讀以來,最難以理解的一部小說。可是最神奇的是,當頁碼越來越多,未讀的頁數越來越少,直到出版資訊那頁出現在眼前之時,這種揮之不去的黏滯感竟然瞬間化為膿豔欲滴的美,彷彿配色對比強烈的一叢花束在眼前開展!一種魔幻迷離的氣氛不僅僅只存在於情節安排本身,甚至鑲嵌進每一行文字之中。
遙遠星辰的那一方,藏有的不只是知識擴展的可能性,也留給人們最浪漫的想像空間。越是未知的事物,越有讓想像的觸角延伸的餘地。因為這些事物沒有固定的樣貌,甚至可能全非真實,所以更有讓人醉心幻想的吸引力,就像那些古老的傳說,沒有人親眼見證,故事也才更悠久流傳。
從小,外星人、平行時空、稗官野史等等夾雜於現實與幻想中的事物總特別能令我著迷,在這些沒有人能百分之百斷定的傳說中,存在無限種可能。而這些幻想能打造出另一個不同於現實的世界,釋放心中對「更美好世界」的期許,也讓得不到解答的好奇心有宣洩的出口。在這些未知的領域之中,宇宙與外星生命大概是神秘面紗最厚重的一個,歷史可以從前人遺留的蛛絲馬跡中拼湊出真實,但只要人類還沒有能力飛向宇宙最遠的那個角落,那麼我們對於脫離大氣層以後的世界就永遠不會有停止輸出想像的一天。最經典的科幻小說或電影幾乎都離不開星星發出光芒的地方,而《星辰的繼承者》便是從這個最黑暗卻也最神秘的主題開展。
一個人的文字,經常會在不知不覺中拼成一個人心中世界的輪廓,尤其在那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日常隻字片語中,更是在字裡行間裡昭告天下這個人的性格、理念與內涵。
要想了解一個人真實的個性,只從公開的言行和談論來看往往都是失真的,就像我們不可能從總統或球星的官方帳號上看出此人真正的人格特質一樣(突然爆走的不算),若是能翻出他們與親友的私訊、line對話、FB廢文或寫給自己看的部落格文(咦?!),或許才更能了解這人到底是不是跟外表一樣正面或邪惡。這樣的作法套用在那些逝去千百年的古人身上當然也是適用的,雖然我們無法親眼親耳感受到這些名人的言行舉止,那個年代也沒有臉書或推特,但好在唐代那些個名人(或怪人)總是喜歡沒事就寫詩、寫信甚至唱唱歌,多少也讓我們能從中拼湊出他們真實的生活面貌。《崩壞國文》便是在這樣的脈絡下,從那些國文課本上偉大的文學家的作品中,一層一層解析出他們超出既定印象的真面目。
在臺灣「官僚」二字似乎總和貪汙、好吃懶作、迂腐等負面詞彙有直接連結,事實上不僅僅是官僚,包含政治家、政客等字在大眾印象中經常都與這些負面形容脫不了關係,甚至大多數人都將這幾個詞當作一體。但這不過是在長期劣質媒體和民粹主義操作下造成的社會文化,實際上官僚、政治家與政客從來就不是同一個字,甚至有天差地別的意義。邱吉爾曾說:「政治家想到的是後代與國家社稷的未來,而政客想到的則是下一次選舉。」由此,政治家與政客的不同已經不言而喻。當然那些歷史的或當代的人物中,誰是政治家,誰又是政客,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至於官僚,則是指秉持著本身的專業,推動國家行政事務的群體,最簡易的說就是所謂「事務官」。然而官僚絕不只具這麼簡單的定位,真正的官僚是能夠成為在某個時代下支撐國家的偉大人物,就好像《官僚之夏》中所描寫的這些人物。
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舉,難以想像一個在戰敗時千瘡百孔的國家竟能在短短幾十年內一躍成為東亞最強大的經濟體,甚至在許多領域裡領跑世界。除了其民族有著外人難以參透的強韌性格外,國家之所以能走上正確的軌道,全是靠著一群燃燒生命,為了理想與廣大國民而不斷往前的偉大政治家與官僚。作者將真實存在的人物與歷史,透過小說的形式述說了一次,不僅讓世人看見不同於想像中的政治,更重要的是透過正向、熱血及振奮人心的人物性格喚醒在這個被一片低迷氣氛壟罩的社會裡,感受不到希望的大眾。讓大家想起推動一個時代前進所需要的那種信心、堅持,以及活力。
我們都被塑造成某些人希望的樣子,如同籠中之鳥,漸漸忘了原來羽毛的色澤,漸漸長成另一個誰也不認識的樣子。
和前兩集只以梅兒的第一人稱視角進行故事不同,本集作者除了從梅兒的角度,還從另外兩個人的視角出發,讓讀者能在相同的時間軸上看見不同地點、不同立場的故事。
是歷史,是紀實,也是小說。這是一部由現實與虛構交織,敘寫作家們為人所知的生命以外的情緒、心境,由文藝鋪寫出時代春秋的奇作。
十一篇看似不連續的故事,十一個不同的主題,從作家、時代、電影、流行音樂,甚至到看似和文學沾不上邊的英文教科書、百科全書,黃崇凱用各種令人驚喜的角度,透過不同的敘事者勾勒出這些故事主角容易被大眾忽略的另一面解讀,並且將之串成一段橫跨台灣自戰後到近代的文藝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