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機器人與熱血少年,歐美有緊身衣英雄與魔法,那華語世界呢?有「俠」!俠客類的作品自從60年代金庸大師及一眾武俠小說名家發揚光大,加以周邊電玩、戲劇等推廣,儼然已經成了文學界的一個新的分類。無論「武俠」或「仙俠」,這類作品最大的特色在於,將故事背景與中國歷史或神話相結合,在歷史模糊不清的地帶「見縫插針」。或許是延續明末以來歷史小說的創作風格吧,武俠小說總能給讀者強烈的代入感,畢竟歷史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件,無論從課本裡或親眼所見的遺址遺跡,在在都提醒我們那遙遠的過去成就著現在及未來,而一段合理或至少破綻不大的故事情節被寫入到年表中的某個線段,便能讓讀者產生錯身的感受。這在歐美小說或創作裡是比較少看到的類型,那些中世紀冒險大多直接將故事安排在某個奇幻異世界中,又或者是在那眾神爭戰的傳說裡,給讀者的沉浸感,或至少對華語世界讀者來說,便顯得不及武俠小說了。
相較於武俠,仙俠類將真實歷史的比例降低,提高故事中的奇幻成分,帶給讀者或觀眾更多的畫面感,也因此更容易成為電玩或戲劇的題材,例如「仙劍奇俠傳」、「軒轅劍」等等。或是出自一首詩,或是發源自一段上古歷史,或是起源自某項古老習俗,或是發跡於史書裡沒有記載到的空白年分,仙俠的歷史考究可能只是一點即過,甚至真實歷史只不過是奇幻情節開展前的引子,但不能否認的是這類作品比起合理性更高的武俠類,創作的自由度更大,讀者的視覺感官體驗也更強烈。甚至也因為不必拘泥於自然科學上的合理性,時空穿越等情節更成了作家們愛用的創作手法,無論是古人跑到現代馬路上逛大街,或是現代宅男宅女掉進千百年前的戰場上慌忙逃竄,只要還保有俠客類小說最核心的俠義精神、劍與武功,那麼仙俠類的創作範圍可說是無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