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很多事情,看似荒謬而難以置信,卻都活生生存在過。看古代歷史可能沒有那麼大衝擊感,因為那年代離我們太遙遠,彷彿另一個時空的事。而近代史上那些瘋狂的歲月,則教人感受到一種似有似無的真實,明知那些風風火火離我們不遠,卻讓人更加難以想像,更加無法體會,也覺得更加可笑、可怖。
1960年代的中國,一股破壞性的意識浪潮從政治面一路席捲而下,顛覆了所有人的生活,也改寫了人們對於原本該有的未來的想像。對知識分子而言,上山下鄉運動是一場超乎想像的風暴,他們被迫丟棄書本和紙筆,拿起鏟子和農具,走入那個他們從未體驗過的勞動世界。《沉雪》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發狂的年代,主角孫小嬰在懵懵懂懂中被丟入勞動階級,她還來不及多做思考,就被迫在惡劣的環境和陌生的團體下尋求生存的道路。社會化是人類不同於動物的必經過程,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逐漸學習在社會中生存的方法。然而在那個年代裡的社會化,或者對知識青年來說的這種「再社會化」,是捨棄以往一切理所當然的思想、意識、生活及思考方式的過程。透過參與最艱難的勞動,消弭階級和意識形態差異,以最高壓的手段將每個階級的人們變成一個只擁有單一信仰,亦即毛澤東思想的集合體。將知識階級強行融入至工農為主的勞動階級裡,試圖讓他們在最險惡的地區裡學習到勞動階級的冒險、刻苦精神。結果是中國的科學水平在這段時期中成長遲緩,無數青年將青春奉獻給一個他們自己也不知為何虔誠的信仰,追求著與他們完全不相符的榮譽感而渾然未知,在以後的他們及外人眼中,那是個荒謬又悲哀的年代。有趣的是,也同樣是在這個時期,中國農村地區的平均知識水平被大幅的提升了,這是容易被人們忽略,歷史容易被誤解的一面。歷史沒有對錯,每個時代都只是一個意識推動的過程,真正能夠評論歷史的也許只有身處過其中的人們。